每个成熟的轮胎经销商,都梦想能够打造自己的品牌。而作为世界上轮胎产能最大的国家,中国可以说是全球的贴牌基地。但细心的您可能会发现,尽管中国的子午线轮胎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,品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,但国际知名经销商在中国工厂的贴牌业务,却是经历了从双赢互惠,快速上量,到频繁变换贴牌厂家,市场占有率也见顶反转的过程。具体过程,我们可以归纳为:
1. 这些经销商以前经营国际知名品牌多年,拥有明显的资金优势和渠道优势,其订单对于国内早期的工厂来说,非常具有吸引力,同时,也帮助很多工厂顺利度过了产能爬坡,产品系列完善的时期。而经销商,也充分享受了中国工厂的价格红利,赚得盆满钵满。伴随着这些早期工厂的成熟与成长,这些贴牌也在国内外市场赢得了不错的口碑。
2. 随着近十几年来国内新工厂的不断涌现,很多经销商,为了保持成本优势,不断将贴牌项目向新开业工厂或可以接受更低采购价格的工厂转移。在这个过程中,产品的品控逐渐放水,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下降,双方矛盾不断积累,最终只能用品牌以前攒下的口碑来换取市场的扩张,渐入恶性循环。
我们静下心来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商业逻辑,无外乎以下几点:
1. 资本优势永远不会是护城河,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资本,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吸引,总会有更多的资本汇聚过来冲垮你构筑的堤坝。
2. 没有工厂愿意给别人做嫁衣裳,除非你可以给人家带来足够吸引人的加工费,而且能帮助人家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形象。
3. 贴牌会干扰到工厂的自有品牌及渠道,贴牌商和工厂之间的矛盾会日益激化,严重影响贴牌的发展。
4. 最终用户,很难说清楚轮胎性能具体有多好,但他们都会牢记某个品牌出过的所有病象。频繁变换贴牌厂家的行为,会让客户把所有的病象与缺陷和你的品牌挂上钩。因为没有一个有实力和锐意进取的工厂,会放弃研发和品质提升,去向低端产品方向努力。请相信,便宜一定有便宜的原因。
5. 在贴牌项目进行中,贴牌永远是工厂里的干儿子。涨价趋势下,贴牌的排产永远是放在最后的;降价趋势下,永远是先把贴牌尽量多排产,逼着你发货。在市场好的时候,贴牌商没有充足的货源供应;在市场不好的时候,贴牌商的库存积压严重。因此,贴牌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。想保住自己的生存空间,贴牌商必须吃的比别人少,干的比别人多。
所以,在期盼别人能带给你好处或利益之前,要务必先想清楚你能给人家带去什么。除了订单量和在模具上的投资外,工厂需要贴牌商带来更多的价值让彼此共同发展。
贴牌是一种商业形式,它必然要遵循最基本的商业逻辑—你能给别人带来价值,你才有价值。想要发展贴牌业务之前,一定要先分析自己,是否有足够的底蕴支撑整个品牌建设的过程。
一言以蔽之,品牌在于打造,贴牌还需谨慎。